合肥配资公司 为什么不全民发钱?

这几年,经济下行,体感通缩,地产萎靡…

于是乎,一直有一个话题,市场上各路声音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什么话题呢?

——为啥不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来刺激经济。

很多国家都这么干过~

比如疫情期间,美国经济停摆,消费不振,之后美国财政发力,直升机式撒钱,直接向居民手中里发了8700亿美元的现金,占到本国GDP的4%。

如果算上其他形式的补贴,金额都不止万亿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带动美国消费V型反转,经济也实现了火速复苏。

虽然推高了本国通胀,但人家老百姓的日子确实过得比咱舒坦多了,至少从经济的体感上,尤其是就业率来看,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不只是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简单粗暴地给老百姓发过钱。

所以,我们为啥不能跟这个风,也搞一波“大撒币”?

有人可能会说,无差别把钱发给每一个人,等于所有人都没发,购买力没有变化,而且还会造成通胀。

我告诉大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通胀,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高层巴不得来一场通胀,因为通缩远比通胀难以承受。

其实,我们之所以很难效仿海外国家直接无差别发钱,原因另有其他。

来,看正文。

01

原因一:税制差异!

讲到税,可能会比较晦涩难懂,我努力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讲明白,让大家看透中美两套税制体系的本质差别!以及这种区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财税政策的。

首先,对美国而言,除了共性的所得税之外,消费税占其政府税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这个税是怎么收的呢?

举个例子,你在美国超市买一件标价100块的衣服,结账时可能要支付110,这多出来的10块钱就是消费税,单独缴纳。

也就是说,在你买东西的这个动作里,交税的行为就随之发生了!

也正因此,在美国买东西,看到账单的那一刻,“痛感”十足,你会非常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原来TM是个纳税人!

你也会因此产生很强的公民意识,比如门口的路修的进度慢了,你都会觉得是在浪费你纳税人的钱,接下来恨不得弹劾当地的议员了!

当然,这个是题外话了~

总之,美国人每天你一笔、我一笔的消费,就直接伴随着政府的税收账本在一点点变得厚实。

而且,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业陆续外迁,本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金融、科技、消费这些第三产业。

这大头的税,自然也就集中于第三产业。

所以,美国政府当然会有很强的动力鼓励民众消费,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度产生相应的税收。

政府有了税收收入,也才会更有余力治理国家。

那么,中国呢?

我们的税收大头来源是增值税,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

相比于美国的消费税在商品终端征收,我们的增值税是征收在生产流通环节。

同样以买衣服为例,我们去商场店买一件110块钱的衣服,这里面的10块钱的税,其实在布料生产、加工制作甚至租赁门店的过程中都交过了。

总之,每流通一次,只要有增值,就要交一次税。

看上去,交税主体是企业,但其实企业都会把税藏在价格里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

换句话说,在中国这110块钱的衣服价格里就“藏”着税,只是我们消费的时候没有这个“痛感”。

对于政府来说,消费者买不买这些衣服,不太影响政府收税,因为政府收税的大头已经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完成了,终端消费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直接发钱刺激消费的动力并不大,因为终端消费并不能直接带来税收。

过去我们国家一谈刺激经济,更多的是补贴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刺激生产端。

毕竟工厂甩开膀子干起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也会促进就业。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也是存在的,比如前阵子我们被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指控,我们这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税制的差异!

关于税制的问题,不能说太多,我怕稿子飞了,大家可以自己细品一品~

总之,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很多问题与税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形态。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房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2

原因二——消费倾向不同

请注意我的用词,消费倾向,而不是消费理念。

也就是说,制约发钱的不是所谓的“美国人爱透支消费,中国人爱储蓄”的观念。

而是中国人整体的消费倾向下来了,至于原因,要归于现在不景气的房地产!

很多人可能要纳闷了,不是说房价高抑制了消费吗?你怎么说房价跌反而抑制消费倾向了呢?

这背后,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于——财富效应。

啥叫财富效应?

百度的定义是这样的:

财富效应,也称为实际余额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相应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消费增长和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最终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拥有的资产越多,其消费意愿也越强。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的资产缩水,就不愿意消费,人们的资产升值,就更愿意消费。

中国人的资产主要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房子呗!

有人统计过,住房资产占据了中国城市家庭资产的接近80%!

换句话说,居民家庭每100万的资产里,有80万是房子。

前些年,房价上涨时,不用你发钱,大家看着自己手里的资产升值,自然而然的愿意去消费。

这几年呢,很多地方的房价跌的妈都不认识了,2021年左右上车的很多购房者甚至都跌穿了首付!

这种情况下,你给他发钱,他会消费吗?

肯定不会,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跑去还贷。

所以,大家现在明白了吧!

新中产被阻击,在房价下跌、资产塌陷的当下,即便给大家发钱,想必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用作消费。

这笔钱只会变成一笔缓解现金流的及时雨,大家想的都是要么存钱对冲资产的缩水,或者提前还贷对冲刚性的债务。

消费?对不起,没那个心情。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房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3

原因三——短期看,卷是我们的宿命

先别急着骂街,听我娓娓道来。

我们国家在全球的定位是世界工厂,这个竞争力来自于我们完备的供应链和人力成本优势。

如果无差别发钱,必然导致产生“懒汉效应”

试想,原来你起早贪黑干的是脏话累活,现在如果每个月给你发钱,你是不是也会考虑干个轻松点的工作,不想那么累了。

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个岗位就会难招人,用工成本就会陡然上升。

前些年,建筑工地用工荒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你可能会说了,难道中国人生下来就是苦命人,不卷不行吗?

当然不是,我们如果多一些苹果、微软这种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公司,我们也可以躺着数钱,把辛苦不赚钱的组装、加工放到东南亚,我们躺着赚取专利和品牌的丰厚利润,何乐而不为?

但是现在我们的发展阶段显然还没达到那个地步,中国改革开放才短短40多年,想一步迈入到发达国家那种高收入、高福利社会是不现实的。

不说别人,老美就第一个不答应。

所以,我们现在处于“忍辱负重”的阶段。

——就像老祖宗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综合实力尤其是高科技实力足够强悍之前,我们最好不要轻易甩掉自己世界工厂的定位。

等到将来真的实现技术突破了、弯道超车了,子孙后代就有福可享了,只不过就我们这一代而言,短期之内,还是做好牛马吧。

这些年,苹果也好,富士康也好,都在陆陆续续去东南亚建厂。劳动成本优势正在渐行渐远,制造业竞争力的紧迫性,大家要意识得到。

所以,发钱这件事,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牵扯的事儿复杂而又微妙。

居民负债的极限就是房价的上限,而每个城市的债务水平、涨跌周期有着节奏上的不同,我们基于居民杠杆率和库存对中国20个超特大城市进行了梳理,具体可以看文章《杠杆背后的秘密,中国20城供需关系分析~》

04

最后,说几句。

一、个人

相比于发钱,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毕竟,发钱属于“意外之财”,收入才是实打实的可靠现金流!

对于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提升认知。

改变思考方式,给大脑升级系统。认知迭代升级不一定能让你一夜暴富,但至少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多想一层,把它当成习惯,时间久了一定会让你受益。

毕竟,致富靠的是“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执行能力”;财富是占有了社会必要的资源,并以此为筹码与社会做交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工资。

二、集体

少建点形象工程,把节约的钱投放到民生领域——民心才是最大的工程,才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资产。

让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和获得感合肥配资公司,这才是发钱最终的目的,而这仅仅靠发钱又是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