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SZ:301606)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本次上市,绿联科技的发行价为21.21元/股,发行数量为4150万股,募资总额约8.8亿元,募资净额约7.7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绿联科技原计划募资15.04亿元,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最终,绿联科技的募资金额缩水约7亿元。
上市首日,绿联科技的开盘价为40.00元/股,较IPO发行价上涨88.59%,盘中一度涨至48.88元/股。截至收盘,该公司的股价报收45.55元/股,较发行价的涨幅为114.76%,总市值约起189亿元。
特别说明的是,急于上市融资的绿联科技其实并算不缺钱。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2019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5000万元和1.70亿元。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分别进行现金分红1.20亿元和5974.56万元。
以此来看,绿联科技在过去五年发生多次股利分配,现金分红共计近4亿元。按照股权结构,这些现金大部分流入了张清森、陈俊灵的口袋。其中,绿联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清森直接持股50.3019%,副董事长陈俊灵持股19.2880%。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何梦新,股东包括张清森、陈俊灵、高瓴等。
此前,深圳证券交易所曾在第一轮问询函中要求绿联科技说明其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合理性,现金分红的资金流向及最终用途,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流向客户、供应商及关联方的情况等。
绿联科技在回复时称,该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主要将其用于购买理财、保险产品、购买房产等。其中,张清森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获得税后分红2415.54万元、7971.36万元、5507.52万元和2404.25万元,合计约1.8亿元。
绿联科技方面表示,张清森将2019年分红所得中的1000万元用于归还购房借款,2020年所得中的2415万元借予陈俊灵购房。而在2021年,张清森则将分红所得中的2000万元用于购买保险。
相比之下,陈俊灵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获得税后分红944.46万元、3116.64万元、2153.28万元和921.90万元,合计约7136万元,主要用于购房、购买理财等。
但在2020年,陈俊灵还向张清森借款2415万元购房。从价格上来看,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其他城市,都足以购买不止一套豪宅。另外,张清森也在2019年将1000万元分红金额用于归还购房借款,也是妥妥的豪宅。
而《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指出,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国九条”也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据招股书介绍,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科技消费电子领域企业,主要从事3C 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的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34.46亿元增长11.40%至2022年的38.39亿元,并于2023年进一步增加至48.03亿元,相对增幅为25.09%,三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05%。
按营收结构来看,传输类产品是绿联科技的“拳头产品”。报告期内,该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35亿元、13.05亿元和14.45亿元,分别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35.93%、34.05%和30.09%。
与此同时,以充电线、充电器、移动电源为代表的充电类产品为绿联科技分别贡献收入了7.88亿元、9.81亿元和15.57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22.91%增至2023年的32.43%。
在这个过程中,绿联科技也实现了规模化盈利。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约3.05亿元、3.3亿元、3.9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2.76亿元、3.02亿元、3.67亿元。
特别说明的是,绿联科技的多数产品并非自有生产,而是第三方代工。其中,自有产量占比分别为21.72%、20.67%、21.78%,自主生产金额占比分别为24.38%、23.88%、21.69%,连续下降。同期,外协生产占比分别为75.62%、76.12%、78.31%,持续增长。
另据招股书所披露,绿联科技对研发的投入并不大方。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7亿元、1.83亿元和2.16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4%、4.78%、4.5%。不难看出,该公司的研发费用虽然逐年上涨,但始终没有超过5%。